媒体报道
国彩启示录
时间:2014-07-09 16:00 | 来源:未知
[采访背景]
深圳国际彩印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国企改制的民营企业,经过二十年的苦心经营,已经成为深圳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印刷公司。产品屡获大奖,其中《阿坝县》摄影画册获2005年度Sappi国际印刷大奖银奖(金奖暂缺)。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被评为全国首批诚信印刷企业之一。
新的高度,新的起点,新的挑战。透视国彩,看到的不仅是今日的辉煌;董事长丁旭光的坦率陈言,也让我们领悟到发展背后千千万万深圳印刷企业的浮沉和忧患。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丁旭光以山般的厚德和水样的睿智,展示了现代企业家们叱咤商海的豪迈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诚信”哲学
机遇造就了今天的国彩。
时年二十的国彩,真正发展的时间不过是改制后的短短七年。丁旭光把1999年的股份制改制称为国彩发展史上的“分水岭”。成立于1986年的国彩,由于国企体制的限制,错失发展良机。设备落后,人员疲沓,业务停滞……股份制改革势在必行。丁旭光没有重提改制的繁复历程,只是形容其后的国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市场对印刷产品品种、数量需求急剧扩大,印刷经济水涨船高,深圳成为中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全国近70%的高档彩印产品在深圳印刷。丁旭光回顾当时的情景“业务量非常充足,印刷企业往往需要三班倒,还不能完全缓解任务的压力”。在这段黄金时期中,国彩的规模获得了快还增长。员工人数由三十多人增至近四百人,由最早仅有一台海德堡彩印机,发展为目前全新CP—2000海德堡对开四色机、全新钻石3000三菱对开等世界先进的印刷设备以及包括全新斯塔尔折页机、高速阿斯塔锁线机、德国沃伦贝格city4000胶装联动线在内的完整的印后生产线。在印前领域,国彩与富士签订合约,创建其紫激光CTP设备的华南演示中心,并已即将揭幕。今天的国彩,已经成为集印前、印中、印后于一身的综合性印刷实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丁旭光所谓的“道”就是“诚信”。对于诚信,他的诠释是多层面的。在执掌国彩数年间,他始终坚持对供应商、对客户、对员工讲“诚信”二字。
对供应商讲诚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不拖欠供应商的货款,以至于国彩被供应商们比喻为“银行”和“保险公司”。丁旭光认为,供应商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印刷企业要生产出优秀的产品,有赖于供应商提供高品质的原辅材料。因此,他的心态是感恩的,甚至还专门为供应商设立了“感恩奖”。在此基础上,国彩还与供应商签订了“廉政公约”,杜绝采购人员的贿赂行为,他相信,彼此的信任和支持换来了双赢的发展。
对客户讲诚信,就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国彩的客户相当一部分是广告公司,产品定位决定了印品相对要求较高,工艺复杂,交货期短。印刷商要本着对客户负责任的心态,最大可能满足客户的要求。由于平面设计和纸张印刷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距,而设计师对于印刷因素了解除不足,彼此容易产生分岐。而印刷闻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出的某些解决方案往往吃力不讨好。这时,丁旭光说,坦承沟通、相互理解是最佳的解决途径。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国彩积极参与“深圳平面设计协会”的活动,并协助筹办03、05年深圳设计展。
即使如此,有时也难免出现一些小插曲。一旦不幸发生问题,即使责任不在国彩,也要本着对客户诚信的原则,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对客户的诚信使国彩拥有了大量的回头客,并且以旧带新,通过老客户的推荐争取了一大批新客户。
对员工讲诚信,在丁旭光的心目中至关重要。他再三强调,国彩无论在任何经营环境下,都坚持员工工资准时发放。在他看来,工资不仅意味着员工劳动的合理报酬,而且是他们对家庭承担的责任。因此,国彩一直把工资的准时发放作为对员工讲诚信的首要指标。偶然遇到特殊突发事件无法准时发放,公司会张贴告示,向员工道歉。
追求“诚信”正符合了丁旭光的人生哲学——“活着,就要做一个让人值得信任的人”。
“品牌”战略
国彩规模并不算大,但在深圳广告界,“国彩”品牌家喻户晓。对于广告设计师而言,“国彩”代表着设计效果的最佳呈现和高素质的印品质量。丁旭光的心里很清楚,为了今天“国彩”这个品牌,曾付出过怎样高昂的代价。“国彩的品牌的增长其实远大于经济效益的增长,”丁旭光自嘲:“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学费交得太多了。”在不断尝试新工艺、新设备的过程中,遭遇经济损失在所难免,而正是这种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寻求最佳方案的心态使国彩成为高品质印刷的代名词,获是了客户的青睐。
“国彩——每一点都精彩”体现了企业追求的目标。产品品质无疑是丁旭光心目中品牌的首要因素。品质来源于有条理的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和人性化的企业文化。丁旭光认为四者是紧密衔接的一体,缺一不可,而四者都讲究“人”字文章。回想起当年老一辈印刷人,丁旭光感慨良多。他说,老一辈印刷人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精神是国彩甚至是深圳印刷业发展的最强推动力,值得代代流传。虽然对目前企业人才的状况颇为忧心,丁旭光依然希望通过人性化企业文化和系统的专业培训来培育一批印刷优秀人才,造福行业。
为了突出“以人为本、员工至亲”的企业文化特色,国彩积极组织公司员工不定期开展团队户外活动,为员工提供丰富而多彩的业余生活。此外,国彩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层面员工的不同需求开设多种类型培训课程,丁旭光认为,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是企业人才战略的基本。
记者“跳槽”现象的普遍性与丁旭光探讨。针对企业是“培训基地”的看法,丁旭光豁达地认为,这是考验管理者心态的问题。如果出于狭隘的眼光,无视高素质人才的流动对于整体印刷行业的提高,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而有意忽略人才的培训,这样做的结果既剥夺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也无益于行业的进步。丁旭光说,近几年从国彩走出去的人才不少,很多都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对于行业对国彩人才的认可,他从心里感到欣慰。他表示,国彩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投入员工的培训,看到一名员工从生手变为熟手再成为高手,无疑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在丁旭光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有一幅有些年份的青瓷对联,出自清朝督陶官唐英对子孙的训示,左联“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右联“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横批“惜时如金”。丁旭光把这幅对联当成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时时提醒自己:行事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子孙后代,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奢侈名词的今天,在丁旭光的坚持下,注重环保在国彩已经成为一个惯例,即使为此付出额外的金钱代价也在所不惜。他举了一个例子,油墨罐是一种常见的生产废料,许多企业将它送到废品站换钱。国彩的做法是统一收集,付钱送到环保部门回收。丁旭光解释说,不要看这只是一件小事情,油墨罐里残余的有害物质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除了对有害废弃手进行统一回收外,国彩还注重原辅料的高品质、低污染性,所采购的绝大部份原辅料都符合国际的环保标准。丁旭光认为,这不仅出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有义务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海蓝天出一份力。
“前景”困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丁旭光近来的确很些烦心的事情,这也让他不得不思索——国彩的未来究竟要怎么走?透过国彩的身影,他似乎看到了深圳印刷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印刷企业并不明朗的前景中隐藏的忧患。丁旭光坦率地告诉记者,国彩面临着深圳中小型印刷企业共同的难题——业务量不足、成本高涨、工价走低、人才短缺……。究其原因,除了印刷企业数量的增长和内地业务的萎缩导致竞争加剧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粗放式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深圳印刷企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积累下,丁旭光相信,深圳的中小型印刷企业拥有设备、人才、信息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整合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是当考虑的首要问题。
国彩在海外拓展方面遭遇的挫折,令丁旭光深深感受到一家中小型印刷企业孤军奋战的无助和无奈。缺少专业的外贸人材;对国际惯例(如品质要求、付款方式等)一知半解;企业规模不足,无法处理大批量的海外订单……,这使一大批中小企业在海外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丁旭光认为,现在深圳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他建议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统筹规划,以若干大型标杆企业为龙头,将深圳市中小印刷企业组织起来,组建一艘印刷航空母舰。以此为基础,成立专门的海外拓展机构,配备专业人才,从加工制造到研发创新,统一出国接单、统一安排加工生产、统一推出自己的创新产品,使深圳市印刷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由国内市场走国际市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丁旭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军设具有产、供、销和研发完整产业链的印刷工业园,将区域分散的印刷企业纳入统一的集居地,合理配置、畅通物流。
民营企业3.5年平均寿命的教训,让丁旭光明白了,要实现百年企业的梦想,在于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要在“平衡”中稳健发展。即将面监瓶颈的国彩,如何突破?他不断告诫自己,关键时刻,切戒浮躁。深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丁旭光,他给眼下的国彩的定位是——只求做强,不求做大。他相信,国彩在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凭借天时、地利、人和,顺势而发,适时而动,就有可能成为真正强大的民族印刷企业。
收藏古玩是丁旭光的业余爱好之一。除了陶冶性情,他还能从中品味每一件古玩不同凡响的蕴意,属于“玩物励志”。一个量斗——提醒自己要量入为出;三块形状各异的奇石,则象征着人生的三个阶段——青年、中年、晚年。丁旭光笑称自己正处于第二和第三块石之间,希望既有中年豪气万丈、敢作敢当的锋芒,又具备晚年圆润变通、荣辱不惊的世故。从业数十年间,眼见国彩在市场惊涛骇浪中的觉浮变迁,丁旭光的心态也已经逐步趋于平和。他在审视自己以往经验的同时,领悟到经验其实也可能成为一种障碍。现代企业家,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进行自我提炼和企业提炼,才是生生不息的源泉。多年来,他参加过各种机构的培训课程不胜枚举。时至今日,丁旭光还不远千里,每月专程飞到北京,参加北大研修班的学习。他说,一个有未来的企业,需要的是一名有未来的领头人。
“国彩”启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已有印刷企业2045家,从业人员百达18万多人,2005年全年总产值接近275亿元。几乎所有相关的世界顶级印制大奖,深圳印刷企业都曾获得过。可以讲,深圳印刷业在短短20多年间实现了超常规的飞速发展,在我国印刷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专家认为,中国虽然是一个印刷大国,但仍然不是印刷强国,这种“大而不强”的普遍状态使深圳印刷业在变动的经济局势面前,显得无助和彷徨。
首先的冲击来自内地订单的大幅度萎缩。中国印刷业已初步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印刷产业带,尤其后两者的规模化,宣告了内地印刷业的崛起。曾让深圳印刷人引以为傲的“北书南印”盛况不再,来自内地的订单萎缩了约百分之七八十。继续与内地争夺市场无疑会加剧竞争的白热化,深圳印刷企业纷纷开始把眼光投向海外市场。高昂的利润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外资企业的成功也为许多本土企业注入了强心剂。但这看似美好的愿景,却令许多企业在海外市场试飞的路途上举步唯艰,甚至落入骗局。
深圳印刷业面监严峻挑战。尤其占深圳印刷企业75%以上的中小型企业,新一轮优胜劣汰的“洗牌”之际,由于本身资源等方面的局限性,生存状况更令人关注。而这批处于夹缝中的本土企业,却是当地印刷经济最有力的支持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由此,丁旭光的慷慨陈词令我们看到了深圳市中小型印刷企业自求的信心和决心,他所提的由政府牵头统一开拓海外市以能建立工业园区等建议显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深思熟虑。
国彩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深圳市上千家中小型印刷企业的缩影。他们在寻求自救的同时,呼唤着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关心,盼望有切切实实的政策和措施,可以帮助他们度过困境,得到新的发展,而这批中小印刷企业的新生和繁荣也将预见深圳印刷企业的未来。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深圳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在为此而付出努力。在深圳市委、市政府2005年出台的《深圳市文体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中已经明确提出,把印刷产业作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实施将印刷业作为深圳市传统优势产业的扶持政策,建设印刷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设立“深圳印刷奖”,全面提升印刷产业的技术等级,推动印刷业向多色、高速、数码化和个性化印刷发展,使深圳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印刷制造基地。深圳“文化立市”战略将引导印刷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并真正使印刷行业发挥它的文化功能,更有效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虽然这些与丁旭光们的愿望还相距甚远,但随着深圳印刷业自身产业升级和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对印刷产业现状重视程度加强,关注中小型印刷企业的有效措施陆续出台实施,我们想信,深圳印刷业一定会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期待着。
“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是相对于“引进来”而言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点落在了引进外资。“引进来”无疑为中国经济的起步和发展注入了强心剂,“走出去”则力图推动中国企业向外拓展,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走出去”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经营实业;二是参与国外市场竞争,争取海外订单,在国内生产,赚取外汇。毫无疑问,随着中国外交胸怀的越来越开阔,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身影也越来越频繁。然而,当我们进行更深层面的拷问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海外拓展市场,不仅遭遇政党的市场竞争,而且还有可能受到歧视性对待甚至暴力威胁。即使对于国内最普遍的后一种“走出去”的企业来讲,依然无法避免种种的阻力。
这种阴力一方面来自于企业本身。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小,经验不足,无法凭借一已之力与成熟的国际市场运作高手对垒;另一方面是国际上某些特定的游戏规则,如贸易壁垒、涉外诉讼、反倾销等无处不在。此外,官方或半官方机构的资源不是相当有限就是整合能力存在一定问题,而具有海外市场拓展成功经验的企业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无法实现信息无享。
因此,也就有了深圳国际彩印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旭光的烦恼和呐喊。作为最早“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深圳,大部分外资和港台印刷企业早已在海外市场中游刃有余,一些大型的国营或民营印刷企业经过几年的酝酿,也已经开始收获海外市场的果实,面对于占据75%以上比例的中小型印刷企业,这仅仅只是一幅遥远而美好的蓝图。
丁旭光关于中小型印刷企业组建“航空母舰”共同开拓海外市场的设想是大胆的,他的声音反映了位于中国开放最前沿的这批势单力薄的印刷企业面对诱惑却无可奈何的挣扎和渴求。然而,如果没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将这批数量最大,而个体力量较小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没有畅通的渠道获得他人的宝贵经验;没有一个官方或半官方的组织能够提供充足的信息和涉外政策、法律、外贸规划和外交资源的支持;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帮助国内中小型印刷企业真正“走出去”的制度体系,这一切都只能停留在空想。
此次山东文博会的理念是—— ‘永不谢幕的文博会’。就是说文博会只有开幕,没有闭幕。文博会将继续通过各种形式延续下去,通过这种形式为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